鉅亨網鉅亨網新聞

〈鉅亨主筆室〉歐元QE已養出「黑天鵝」!

鉅亨網總主筆 邱志昌博士
20151030 07:14:49

壹、前言

黑天鵝Black Swan,是2010年美國一部驚悚恐怖電影。內容以柴可夫斯基天鵝湖劇情為主軸,敘述飾演黑白兩隻天鵝兩位演員,在競爭時發現自已黑暗與脆弱一面。另外2008年4月,由納希姆等三位作家所編述「黑天鵝效應」一書;就將黑天鵝效應詮釋為,最不可能發生的最大損失,但最後卻還是發生的事。以財務理論而言,最大不可能的事就是機率低,也就是統計學所說「顯著水準」。最大可能損失就等同VAR(Value at Risk)、風險值。

貳、QE壓縮了金融業的存放款利差收益!

歐洲央行(以下皆稱:ECB)的量化寬鬆貨幣政策(以下皆稱:QE),可能會養出肥大「黑天鵝」出來。本文由近兩年來,金融業者財務行為(Financial Behavior)中,見到歐洲金融業務,一步步因為利差改變,存放款利差被壓縮;最後鋌而走險、涉入平常的隔夜拆款市場、進行利差操作。展望未來,QE與負利率多將還會壓縮,債券長短天期殖利率差。過去金融業因投資銀行,風險性業務過度擴張而崩潰,現在與未來則因存放款利差被極度壓縮,必需涉險進行違法隔夜拆款操作。歐元區最保守金融資產債券利差交易,已因為負存準率與首次QE,及ECB還要再擴大QE預期下,獲利操作空間已相當有限。再次的QE將可能讓存放利差更蕩然與式微,更壓縮業者的存放業務獲利空間。

圖一:倫敦金融業拆放款部份報價表,鉅亨網債券 
圖一:倫敦金融業拆放款部份報價表,鉅亨網債券

自2008年以來,由於新興國家的產能擴張過大,以致迄今全球產業仍處供給大於需求。而在2008年金融風暴,及2009年至今美、英、歐、日多次QE下,7年來全球實體經濟,供與需互動調整並未因此獲得顯著改善;供給過多、相對需求不足情況仍然存在。目前以美國為首的全球經濟體,所顯現的結構問題是,失業率降低、但廠商預期利潤物價仍然不振;雖然已經達到充份就業,但勞動需求(Labor Demand)並無顯著大過勞動供給(Labor Supply),因此無法推升薪資水準上揚。此情此景持續至今,自2015年第一季後,廠商擴張意願再次降溫。雖然全球電子產業領導廠商,如Intel、Apple、及TSMC等,多有顯著資本支出;但皆已經自2014年規劃規模中退縮,在今年第二季中皆將資本支出減少10%至30%。

在此同時,我們由台灣內部企業金融行為見到:一、中小企業借錢融資意願低落,多數廠商擁多有穩定營業現金流量,對金融機構低利率融資興趣缺缺,使承作企業融資金融機構企金人員,多次的業務性拜訪多無功而返。二、中小企業對資金需求低落,除因為擁有充足保留盈餘及資本公積外;最重要原因仍在於,上游廠商對它並無加碼性訂單;現在還沒有、未來也不盡然會新增,因此產品產能不必擴張。上游大廠並沒有遞增的資本支出,品牌廠商庫存尚未清倉、存貨仍多。三、對台商而言,產品代工的互動關係也在改變中。由於潛在競爭對手中國大陸紅色供應鏈崛起,其與台商競合關係已經改變。雖然這種關係不盡然是威脅,但不少廠商對這種新趨勢演變尚未適應,也增加廠商對資本支出濃厚觀望態度。

這種觀望態度,與全球金融業目前發展一致。2008年時因為不動產抵押債券(以下皆稱:MBS),受到房地產不景氣襲擊,出現流動性風險,最後引爆金融危機。而近六年以來,全球在美Fed與歐ECB的QE下,銀行業存放款以賺取利差經營方式受到挑戰。不斷降低的存放款利差,終於使歐洲金融機構鋌而走險。全球以歐系為主的知名銀行,由於貨幣存放款業務利差減少;為鞏固經營績效,在逐水草而居的自然法則下;全球金融機構由2008年,獲利不錯的投資銀行業務中大敗後,轉向原有的傳統存放款業務;但QE再度擠壓存放款業務利潤。在一次又一次的QE下,銀行利差收益不斷被壓縮。最後連傳統存放款利差也大江東去、沒了。在負存款準備率與債券負殖利率成交成為常態時,金融機構中資金氾濫情況,應可以「成災」比擬。在無法賺到銀行與消費者利差下,金融機構轉向與同業間進行大量的拆借、互相取暖。在歐洲金融市場,金融專業經理人(CEO)就以互相拉抬利潤方式,進行大規模隔夜拆款利率(Overnight)操縱。以此套利來填實年度預算盈餘的達成,遂行董事會績效目標。

利率是資金的價格,均衡價格是由供給(金融機構)、與需求(消費者與企業)形成。其交易行為雖非經過集中市場,價格即利率的形成也是非連續的;一如股票交易一樣,資金龐大的金融機構,彼此間也可以勾結拉抬價格。德意志銀行與瑞士信貸,它們CEO想法可能是非常單純;但因為不管是布魯塞爾或倫敦,這些全球金融市場隔夜拆款利率,多是全球金融借貸、與固定收益債券發行指標。如LIBOR變動0.01%,與之有關的金融資產動的價差,可能數以幾十億歐元計。因此在歐洲金融市場拉抬,或操縱隔夜拆款利率銀行業者,已經危及歐洲與全球金融穩定。價格不是在供給與需求雙方正常下形成,則它將會使其它交易者受傷害。

圖二:德意志銀行股價周K線圖,鉅亨網首頁
圖二:德意志銀行股價周K線圖,鉅亨網首頁

由於操縱隔夜拆款利率,德國德意志銀行遭到巨額罰款。今年第一季德意志銀行(Deutsche Bank),因操縱布魯塞爾外匯市場,及英國倫敦隔夜拆款利率LIBOR,被處以20億歐元罰款。連同第一季的17億歐元,即為此事件所付出的司法訴訟費用;上半年德意志銀行已經虧損嚴重。而同樣在此之前也操縱過LIBOR的瑞士信貸,也曾在2012年被歐洲金融監管機構處以巨額罰款。為了彌補與避免損失擴大,這兩大銀行已進行全球性裁員;德意志銀行將要裁掉在義大利數千名員工,並且關掉亞洲零售部門(Retail Department);預估德銀總共將裁掉23,000人。

叁、ECB的QE政策效果已由復轉撥!

除此外,渣打銀行在亞洲也進行裁員與縮編;渣打銀行退出權益現貨商品(Cash Equities)、股權資本市場 (Equities Capital Market)、及股票研究業務等。渣打銀行認為,聚焦在核心的傳統業務將可減少開銷。在2008年金融風暴後,德意志銀行就被懷疑隱藏虧損;因為它持有的衍生性商品(Derivatives)部位相當高。根據中國學者追蹤研究,德意志銀行在2013年底總計持有,衍生性商品達50兆歐元以上。這些商品在面對劇烈的匯率、利率與全球外匯市場變化,其曝險程度隨著QE的來去而增高。這麼大部位的生性商品,隱含了多少帳面損失?這不得而知。

業界與學者多在懷疑,2008年時德意志銀行是否以盈餘操縱(Earning Management)方式,將衍生性商品帳面虧損隱藏了。以台灣的財務或會計處理就是,將備供出售的有價證券,經過會計師對評價認定後,轉變成為長期持有到期;也因此持有部位可達天文數字。在2008年金融風暴時,美國政府財政部與聯準會(以下皆稱:Fed),動用國家資源、以龐大資金收購房地美、與房利美不動產不良資產。依據美國政府,在1930年代大蕭條(Great Depression)經驗。這些不良資產在持到期之下,最後不僅可全身而退,還可獲取觀的回饋利潤。但企業公司經營、尤其是全球性上市公司,他所必需面對的委任代理問題(Agency Problem);有短期與中長期投資者,這些投資者本身也有委任代理問題,因此對不良資產、或是衍生性商品的帳面損失,很難以合法盈餘管理方式獲得圓滿解決;除非未來每一年獲利多有所斬獲。

圖三:德意志銀行股價月K線圖,鉅亨網首頁
圖三:德意志銀行股價月K線圖,鉅亨網首頁

在多頭趨勢(Bull Market)形成並持續時,金融資產交易、均衡成交價格多是連續的(Continue),多頭上攻是步步為營。但一旦長期趨勢轉變為空頭後,金融資產的交易就會出現顯著不連續(Discrete),所有的賣方多必需下修它的賣價,才能順利成交。對於要變現的求售者,這是相當難以接受的事;因為這必然出現流動性問題。大多數投資者在進行金融資產購置時,總是會忽略了在多頭與空頭市場中,資產交易的流動性是不對稱的。在多頭趨勢中是步步計較;但一旦步入空頭、因為市場交易冷卻,因此想賣或亟欲求售者就必需一再折價;甚至演出「跳樓拍賣」才受脫手。這或許就是Fed不敢升息原因之一,因為無風險利率由多變空,突然升高後;將會使高槓桿投資者,面臨金融資產無法變現風險,最後由流動性問題續演成骨牌、蝴蝶效應(Butterfly Effect)。

多數投資者在購置金融資產時,很少會想到當要變現時,是否會出現流動性問題。所謂流動性,在會計學與財務理論的定義,就是買方在賣出資產時不必以顯著損失才能賣出資產。如果要以顯著的損失,才能將金融資產變現,這就構成流動性風險。一般金融操作是以20%至25%為停損的臨界點;如果損失40%以上,則那必然是引發了流動性風險。如果一種大宗區域性金融商品發生流動性問題,則對該項商品運用槓桿投資者將會出現「株連效應」。如國內金控公司,為了彌補股票投資虧損,必需將多年前買進的精華房地產出售。彌補虧損事情還小,如果是得清償債務那賣不掉的風險,可能會引發其它骨牌效應;隨後出現一連串資產價格大跌,最後引發系統性風險、就是金融風暴。

產業界也一樣;如果一家鋼廠經營接近倒閉,則為求變現就得將存貨傾銷倒貨到市場中,造成市場秩序大亂;其它廠商鋼品也必需降價,才能維持原有經營績效。其實德意志銀行巨虧遠因,固然源自於2008年金融風暴;但近因卻是QE所引發。因為在QE下,銀行的傳統放貸業務利差被縮減了;因此必需透過龐大隔夜拆款,互相賺取利息;以至於不得不進行操縱。在利率與匯率雙變與貶值趨勢中,金融衍生性商品大發利市。但當區是反轉後,則將引發這些商品部位嚴重損失。這與歐元區2014年6月16日負存款準備率,及2015年初歐元區公債的負殖利率有關。眾所周知,所有與利率有關者以債券最多;歐元區德國公債在2015年4月17日出現,泡沫化的0.05%交易殖利率。

圖四:德國政府10年期公債殖利率周曲線圖,鉅亨網債券
圖四:德國政府10年期公債殖利率周曲線圖,鉅亨網債券

肆、結論:QE壓縮存放與債券利差、金融業鋌而走險?

一般銀行多將政府公債購置,視為經常性的資產配置。本文認為,如果在今年第一季,德意志銀行也趁此機會,大量出脫公債以彌補帳面虧損。則在此之後所顯示經營情況仍然嚴肅。因為在其持有的資產部位中,龐大的衍生性商品大多是客製化;有些是金額非常大的一對一合約,是一種零和賽局(Zero-sum Game)。在多頭趨勢期間中,市場對未來趨勢看漲,因此以加碼方式買進金融資產;但在下跌空頭趨勢中,金融資產也會出現變現風險;尤其是原本就非流動性很高的資產。在ECB下半年還要再進行擴大版,類似日本央行的歐元QQE下,歐元區公債殖利率很難走入空頭格局。在接近零或負利率下,未來歐元區以德國為代表政府公債,將與過去幾十年來日本政府公債一樣,短期價差也會被一而再、再而三的資產購買計畫QE所壓縮。未來再發行、或是次級市場中交易的債券,其利差收益將會下降;而在類貨幣債券也再無利可圖時,金融業的經營利潤將會更被壓縮。QE恐怕已淪為全球金融業,存放款業務與基本獲利的殺手!(特別提醒:本文為財金專業研究分享,絕非投資建議書;不為任何國家的財經政策、產業與金融行銷、與投資損益背書。)



http://www.cnyes.com 鉅亨網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台股淘金客 的頭像
    台股淘金客

    台股淘金

    台股淘金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